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乌叶”和“兰竹”荔枝果实果皮褐变的差异性及其与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       

文献类型:会议

作  者:林艺芬 林福兴 刘木水 林毅雄 陈艺晖 林河通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农产品产后技术研究所

会议文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摘要集

会议名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会议日期:20141105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主办单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出版日期:20141105

学会名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语  种:中文

摘  要:果皮褐变是影响采后荔枝果实品质和货架期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比较研究了在(8±1)℃贮藏条件下'乌叶'和'兰竹'荔枝果实果皮褐变的差异性及其与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采后'乌叶'和'兰竹'荔枝果实经清洗并用25%的抑霉唑杀菌剂1.0 mL/L浸果5 min,果实晾干后用0.03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8±1)℃下贮藏。定期测定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兰竹'荔枝果实相比,采后'乌叶'荔枝果实较不容易发生果皮褐变,贮藏期间,'乌叶'荔枝果实的果皮褐变指数显著低于'兰竹';'乌叶'荔枝果实的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高于'兰竹',而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低于'兰竹'。贮藏期间,荔枝果皮的花色素苷、总酚、类黄酮含量和PPO活性不断下降,而POD活性则不断上升,但在同一贮藏期间,'乌叶'荔枝果皮的花色素苷、总酚、类黄酮含量都高于'兰竹',而PPO和POD活性则低于'兰竹'。据此认为,采后'乌叶'荔枝果实较不容易发生果皮褐变与其保持较低的果皮PPO和POD活性而减少果皮花色素苷、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下降有关。

关 键 词:荔枝 果实 果皮 褐变 酚类物质代谢 品种  

分 类 号:TS255.1[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