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C/EBPα基因在大鼠肝星状细胞内的表达及意义    

Expression of 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in cultured rat hepatic stellate cells and its significa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瑾[1] 张锦生[1] 黄光存[1] 汤其群[2] 陈晨[1] 张秀荣[1] 陈琦[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学系,200032 [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遗传学教研室,200032

出  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417)

年  份:2004

卷  号:12

期  号:5

起止页码:259-26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 初步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肝星状细胞(HSC)激活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原代培养不同时间段HSC内C/EBPα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Ⅰ型前胶原(α1)mRNA的表达;Lipofect AMINE2000介导的瞬时转染方法将pcDNA3.1(-)-C/EBPα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入激活的HSC内,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转染成功及转染后HSC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SC在原代培养过程中形态的改变。 结果 原代正常HSC中可以检测到C/EBP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蛋白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但主要位于细胞质内,且除新鲜分离(0d)组以外,随着HSC培养至2、4、7、10d,C/EBPα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而α-SMA、MMP2和Ⅰ型前胶原(α1)的表达则逐步增强;转染后24 h,目的基因转染组HSC内C/EBPα的表达明显强于空载体对照组,而PCNA的阳性细胞数较空载体对照组明显减少;转染后36 h,目的基因转染组细胞几乎全部死亡,残存的细胞形态变细,体积缩小,而空载体对照组细胞仍存活。 结论 C/EBPα基因可能参与HSC的激活调控机制,且C/EBPα过表达对HSC的增殖存在抑制作用。

关 键 词:肝星状细胞 DNA结合蛋白 C/EBPα基因  大鼠  HSC 免疫细胞化学 调控机制  增殖抑制

分 类 号:R346[基础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