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救荒书的传承和发展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Anti-famine Book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卜风贤[1]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历史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出  处:《古今农业》

基  金:美国李氏基金

年  份:2004

期  号:2

起止页码:78-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RWSKHX、普通刊

摘  要:中国古代的救荒书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今日可考可查者约有 2 80部 ,实际流传的救荒书将远不止此数。根据现代灾害学原则划分 ,则古代救荒书大致有八大类 ,即总论类、荒政类、农艺类、治水类、漕运类、除虫类、野菜类、历象杂占类 ,每一类型皆与救荒活动密切相关。救荒书的发展可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 :先秦至隋唐时期、宋元明时期和清时期。先秦至隋唐时期 ,救荒书数量少且落后于救荒活动的发展 ,一些重大的救荒工作也没有以救荒书的形式反映出来 ,如常平仓、义仓的设置等 ;宋代是中国古代救荒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自宋至明 ,各种救荒书均有出现 ,而且产生了经典性的救荒书 ,如宋代董火胃的《救荒活民书》和明代朱木肃的《救荒本草》等。清代是救荒书出现的高峰期 ,清代学者不但创作了一批救荒书 。

关 键 词:中国古代  救荒书  科学价值  抗灾救荒活动  

分 类 号:G239.2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