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2]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淮安223001 [3]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西南昌330046 [4]江西省上高县农业局,江西上高336400
基 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11BAD16B03);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集成(农业部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2);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项目(CX[10]129)资助
年 份:2014
卷 号:20
期 号:5
起止页码:1063-107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CD、CSCD2013_2014、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品种以籼稻为主。近年来我国粳米需求量逐渐增大,研究者提出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充足的温光等资源进行晚季稻"籼改粳"以提高粳稻总产量。系统研究双季晚粳稻高产、优质和高效的氮肥运筹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方法】2011~2012年,在南方典型双季稻区江西省上高县泗溪镇,以杂交粳稻常优5号和甬优8号为晚稻材料,在总施纯氮量225 kg/hm2条件下,设置10∶0、8∶2、7∶3、6∶4、5∶5、4∶6、3∶7七种基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通过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茎蘖动态、光合物质生产与积累、氮素吸收利用以及稻米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了南方稻区双季晚粳稻氮肥精确运筹模式。【结果】随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粒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穗数呈减少趋势。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在6∶4~7∶3范围内,双季晚粳稻群体穗数充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高,且结实率和千粒重较稳定,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高产量为9985 kg/hm2。拔节前群体茎蘖数增加较慢,但高峰苗数适宜,拔节后群体茎蘖数下降平缓,茎蘖成穗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于70%;生育中期和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较高,群体光合势高,光合生产力强,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随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降低,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百公斤稻谷需氮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6∶4和7∶3处理拔节前氮素积累量较少,拔节至抽穗期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4和7∶3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百公斤稻谷需氮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与基蘖肥比例呈开口向下的�
关 键 词:晚粳稻 氮肥运筹 产量形成 氮素吸收利用 稻米品质
分 类 号:S511.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