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部医典》用药规律——“味性化味”理论的科学内涵分析    

Prescription Regularity of The Four Medical Tantras——Scientific Implications of Ro Nus Zhur J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文成当智[1,2] 贡保东知[1] 东改措[3] 仁真旺甲[1] 泽翁拥忠[1] 贡却拉姆[4]

WENCHENG Dang-zhi;GONGBAO Dong-zhi;DONG Gai-cuo;RENZHEN Wang-jia;ZEWENG Yong-zhong;GONGQUE La-mu(Ethnic Medicine School,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1137,China;Mongolia and Tibetan Medicine Hospital in Doulan County,Delingha 816100,China;Mongolian and Tibetan Medicine Hospital in Haixi State,Delingha 817000,China;Tibetan Traditional Medical College,Lhasa 850000,China)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 [2]都兰县蒙藏医医院,青海德令哈816100 [3]海西州蒙藏医医院,青海德令哈817000 [4]西藏藏医学院,拉萨850000

出  处:《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基  金: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教改项目(JG2015-35);青海省中藏医药研究课题(2016208)

年  份:2019

卷  号:0

期  号:5

起止页码:201-20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味性化味"(Ro Nus Zhur Jes)理论是藏族药学(简称藏药)的核心内容,可分为"味性能"(Ro Yi Nus Pa)和"本质性能"(Ngo Bovi Nus Pa),而"味性能"又分为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等;"本质性能"又分为气味功效、生地功效、颜色功效、同形功效等8种,是藏药从采集到炮制,从配伍到成品的理论依据。藏药"味性化味"理论与疾病的20种特性形成轴承关系,通过"味性化味"的配伍,调节三因的紊乱,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藏药经典方剂都在该理论指导下配伍而成,因此,开展藏药"味性化味"理论研究,可揭示藏医用药规律的科学内涵。但目前藏药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机制等邻域,很少从藏药"味性化味"理论来研究,脱离了藏药传统理论的指导,很难发现藏药配伍的核心规律。本文基于3 000余函藏医古籍文献,应用历史时间轴方法和Gephi v0. 8. 2可视化软件等梳理藏药"味性化味"理论的传承历史,阐释藏药六味、三化味、十七效等如何作用于三因和20种特性等疾病属性,以期为藏药药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藏药 《四部医典》 味性化味  味性能  本质性能  六味  三化味  

分 类 号:R2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