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农作物生长期干旱时空变化规律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during Crop Growth Period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Climate Change Perspectiv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学凯[1] 雷宏军[1] 徐建新[1] 黄鑫[1] 张泽中[1] 胡娟萍[1] 商崇菊[2] 杨静[2]

机构地区:[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郑州450045 [2]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02

出  处:《自然资源学报》

基  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1039);贵州省水利厅科技专项经费项目(KT2013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236);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42102110058;142102310290);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项目(70459);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创新计划项目(HSCX2004059)

年  份:2015

卷  号:30

期  号:10

起止页码:1735-174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CSSCI、CSSCI2014_2016、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干旱高发区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贵州省19个站点1960—2013年气象日值资料,考虑气象干旱累积效应及当地秋收农作物生长时期需水要求,验证了秋收作物生育期内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ep-SPEI-6)与粮食减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基于Sep-SPEI-6指数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周期分析以及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Sep-SPEI-6与贵州省及各州、市粮食减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2在1991、2001年前后贵州省气候发生了突变。3与第一阶段(1960—1991年)相比,第二阶段(1992—2001年)干旱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均减少了10.59%;较第二阶段,第三阶段(2002—2013年)分别增加了23.67%和24.74%;与前两阶段相比,第三阶段的干旱历时与强度增加显著。4 Sep-SPEI-6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振荡特征,以22 a为第1主周期。5各站点Sep-SPEI-6的Hurst数值均大于0.5,说明其变化具有较好的持续性。6干旱易发区呈现由东向西的转移趋势。7农作物生长期内日降水>1 mm天数和日照总时数是影响农作物生长期干旱的主要气象因素。研究成果为贵州省抗旱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干旱 粮食减产  气候突变 标准降水蒸散指数  贵州省  

分 类 号:S4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