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ICC-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during chemoradiotherapy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 Yan;LI Ting;WEI Zhen;WEN Qi-lian;LIU Hao-yun;DENG Jiao(Pingxiang People's Hospital,Pingxiang,Jiangxi 337000,China)
机构地区:[1]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西萍乡337000
基 金:江西省医药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8PY057)
年 份:2019
卷 号:29
期 号:6
起止页码:872-87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9_2020、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发生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感染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1月实施PICC置管恶性肿瘤患者925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PICC导管留置及导管维护情况、导管穿刺情况等临床资料及导管相关培养结果。对导管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87例导管血流感染患者共培养出致病菌1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0株,革兰阴性菌33株。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大肠埃希菌13株。留置导管时间(>180天)、体重指数(BMI)<20kg/m^2、导管单次穿刺次数>2次、应用肠内营养、使用激素、白细胞计数低(≤3.0×10~9/L)、糖尿病、静脉炎病史均为血流感染相关且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PICC导管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致病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规范PICC置管操作流程、建立PICC日常维护及评估制度、加强对置管患者及家属宣教工作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 键 词:恶性肿瘤 PICC 血流感染 临床特点 预防对策
分 类 号:R473.73[护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