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制及其常用治疗中药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pathogenesis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monly used for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孝男[1] 杨爱琳[1] 赵亚楠[1] 屠鹏飞[1,2] 黄文哲[2] 朱靖博[2] 王永华[2] 胡仲冬[1] 李军[1]

CHEN Xiao-nan;YANG Ai-lin;ZHAO Ya-nan;TU Peng-fei;HUANG Wen-zhe;ZHU Jing-bo;WANG Yong-hua;HU Zhong-dong;LI Jun(Modern Research Center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cho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Ltd.,Lianyungang 222001,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现代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2]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1

出  处:《中国中药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357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5-JYB-XYQ-004);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团队)"项目(苏人才办[2015]26号)

年  份:2019

卷  号:44

期  号:3

起止页码:422-43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9_2020、EMBASE、IC、IPA、JST、PUBMED、RCCSE、RSC、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脑中风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致死疾病,其中以缺血性脑中风发病占主导地位。因其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复杂等特点,故缺血性脑中风也是造成残疾的主要神经系统疾病。缺血性脑中风主要起源于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氧化/硝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一系列病理过程。传统单味中药、复方及制剂因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组成和治疗特点,可作用于缺血性脑中风不同的发病阶段。该文对近年来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制及常用治疗中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两方面总结,以期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缺血性脑中风 发病机制 中药 研究进展  

分 类 号:R255.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