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地表风沙流结构特征    

The Surface Aeolian-sand Flow Structure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Ulanbuh Deser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芳[1] 郝玉光[1] 辛智鸣[1] 陈海玲[1] 徐军[1] 赵英铭[1]

机构地区:[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磴口015200

出  处:《中国沙漠》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6B0103);国家林业科技推广项目([2012]31号);中央级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CAF-YBB2011005-6)资助

年  份:2014

卷  号:34

期  号:5

起止页码:1200-120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国家林业局磴口荒漠生态站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积沙仪,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流动沙丘、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5种典型下垫面近地面(0~100cm)的风沙流输沙量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输沙率(q)随高度(h)增加呈幂函数(q=ah-b,R2≥0.8409)规律衰减,随风速(v)增大呈幂函数(q=av b,R2≥0.9256)规律增加,42.8%~70.7%的输沙量分布在10cm高度内,67.6%~90.0%的输沙量分布于30cm高度内。当地表植被盖度达到40%以上时,输沙率下降至无植被覆盖地表输沙率的6.6%以下,可有效阻止地表风蚀。(2)沙物质主要由粒径为50~250μm的细沙和极细沙构成,各高度层风蚀物粒度组成服从单峰态分布,峰值在100~250μm。随高度增加,风蚀物粒径范围趋于变窄,粒径趋于更细。(3)起沙风多出现在WSW和NW方向,占全年起沙风的53.19%。风沙流中跃移输沙、蠕移输沙的空间分布在理论上应与风向频率分布基本一致,差异性主要由各方位风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导致。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防沙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风沙流结构  输沙率 粒度 乌兰布和沙漠  

分 类 号:P931.3[地理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