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页岩有机质富集机理与含气性关系剖析——以黔浅1井为例    

Profiling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le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 Mechanism and Gas-bearing Property——A Case Study of Well QQ No.1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勇[1] 张小龙[1,2] 熊涛[1] 张同伟[2]

机构地区:[1]北京大地高科煤层气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0 [2]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心,兰州730000

出  处:《中国煤炭地质》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214701)"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力评价"<页岩气形成与含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年  份:2017

卷  号:29

期  号:12

起止页码:5-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ZGKJHX、普通刊

摘  要:为揭示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探讨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页岩含气性的主控因素,分析了黔江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钻井岩心剖面57个样品的有机质碳含量、硫含量、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和含气性特征。研究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底部10m段残余有机质含量较高,达1.33%~6.09%,向上有机质含量减小并趋于稳定,一般低于1%。在高有机质层段(TOC>2%),TOC和硫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低有机质层段(TOC<2%),随着TOC含量的增加,硫含量明显增加,显示还原环境增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以Ⅰ、Ⅱ型为主,δ13Corg值分布在-31.37‰^-26.6‰,平均值为-29.8‰。高有机质层段(TOC>2%),有机质碳同位素偏轻,在较宽的有机质丰度变化范围内其碳同位素值基本稳定,表明有机质丰度的变化受矿物的稀释作用控制。低有机质层段(TOC<2%),随着TOC含量的增加,有机质碳同位素变轻,表明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还原条件增强。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强还原环境是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原因。碳同位素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与全球气候和构造运动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是五峰期到龙马溪晚期研究区沉积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井龙马溪组底部页岩含气量较高,向上逐渐变小,在0.15~2.48m3/t,平均为0.56m3/t,总含气量与TOC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关 键 词:四川盆地 页岩气 有机质 沉积环境 含气性  

分 类 号:P618.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