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with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oping styles of undergraduat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慧[1] 杨超[1] 刘娜[2] 陶建刚[1] 张力国[3] 高红新[1]

MA Hui;YANG Chao;LIU Na;TAO Jian-gang;ZHANG Li-guo;GAO Hong-xin

机构地区:[1]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4 [2]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3]黑龙江省第三医院秦皇岛分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出  处:《中国健康教育》

基  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HB16JY081)

年  份:2019

卷  号:35

期  号:2

起止页码:179-18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某高校2015级本科生960名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测试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960名大学生中,SDS评分(42.47±9.85)分,抑郁症状检出率15.83%(152/960);抑郁组学生内外向人格特征、掩饰性人格特征、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低于无抑郁组(8.75±1.24vs10.52±1.36, 7.45±1.24vs9.68±1.54, 20.65±3.25vs23.45±4. 12; t值分别为14. 920、16. 852和7.927, P<0.01),神经质人格特征、精神质人格特征、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组(9.65±1.34 vs 6.78±1. 12, 8.86±1. 15 vs 7.65±1. 12,12. 36±2. 12 vs 8. 96±1.24; t值分别为20. 046、12. 168和27. 168, P <0.01);神经质人格特征、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8和0.68,均P<0.01);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人格特征与抑郁症状间发挥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54%。结论大学生群体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与神经质人格特征、消极应对方式显著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与抑郁症状之间发挥一定的中介效应。

关 键 词:大学生 抑郁症状 人格特征 应对方式  中介效应

分 类 号:R749.4] B848[临床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