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溶胶-凝胶生物玻璃多孔材料显微结构和生物活性的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分析    

SEM and FTIR analysis on microstructure and bioactivity of the porous materials from the sol-gel derived glas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晓峰[1] 王迎军[1] 赵娜如[1] 郑裕东[1] 叶建东[1] 张晓凯[2] 张梅梅[3]

机构地区:[1]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生物材料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2]山东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3]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电子显微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5 993 2 0 5 0;No .5 9872 0 10和No .5 0 2 72 0 2 1);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 ( 863计划 )项目 (No .2 0 0 1AA3 2 0 60 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0 2 0 898);山东省 1999年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年  份:2003

卷  号:22

期  号:4

起止页码:304-3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0、CAS、CSCD、CSCD2011_2012、INSPE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利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CaO P2 O5 SiO2 系统生物活性玻璃 ,并以其为原料制备了用于骨修复及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块状生物活性材料。利用体外实验方法 (invitro)结合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FTIR)技术对不同烧结工艺制备的材料结构、晶相和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 ,经 80 0℃和 110 0℃烧结 5min的两种材料均有硅磷酸钙Ca5(PO4 ) 2 SiO4 微晶相析出。烧结温度越高 ,析出微晶相的体积比例越大 ,材料的生物活性则越低。在模拟生理溶液中碳酸羟基磷灰石 (HCA)只在烧结体中的玻璃颗粒表面形成 ,而在其硅磷酸钙Ca5(PO4 ) 2 SiO4 微晶相表面未发现HCA形成。

关 键 词:溶胶-凝胶法  生物活性玻璃 生理溶液  碳酸羟基磷灰石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衍射 红外光谱分析 材料结构

分 类 号:TB321[材料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