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焦化废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的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Analysis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of activated sludge in different aeration basins within an industrial phenol remediation system by ERIC-PCR fingerprint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高平平[1,2] 赵义[3] 赵立平[2]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太原030006 [2]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基因组学实验室,上海200240 [3]太原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太原030024

出  处:《环境科学学报》

基  金: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86 3"项目计划 ) (No .SZ 0 3 0 1 0 4;2 0 0 1AA2 14 131)

年  份:2003

卷  号:23

期  号:6

起止页码:705-7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0、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RSC、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ERIC PCR群落指纹图谱监测与常规技术相结合 ,分析了焦化废水处理系统曝气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与污染负荷和主要污染物降解效果变化的关系 .在每 3d 1次 ,连续 8个时间点的监测中 ,待处理废水中苯酚负荷在 35 5 3mg L和132 82mg L之间波动 ,氰化物负荷从 0 96mg L变化到 34 75mg L ,CODCr最低为 10 4 4 10mg L ,最高时为 7930 90mg L .第 4监测期间高浓度矿物油冲击使活性污泥的沉降能力和对CODCr的降解效率显著降低 ,但对苯酚和氰化物的降解能力造成的影响较小 .监测期间 2个曝气池微生物群落的ERIC PCR指纹图谱的平均相似性系数 (Cs)分别为 94 1%和 96 6 % ,多样性指数在 1 77— 2 34和 1 6 0— 2 16之间 ,表明用ERIC PCR检测出的该系统中的活性污泥这部分微生物种群的结构比较稳定 ,可能构成了苯酚和氰化物去除效率在监测期间相对稳定的基础 .

关 键 词:焦化废水 水处理系统 微生物群落结构 活性污泥  ERIC-PCR指纹图谱  生物监测

分 类 号:X784.03] X83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