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陕北黄土高原人工林下土壤干化原因与防治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il Drying under Artificial Forest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景波[1] 侯甬坚[2] 黄春长[1]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 [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2

出  处:《中国沙漠》

基  金:教育部重大项目(01JAZJD770014;2000ZDXM770013);陕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D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71006)

年  份:2003

卷  号:23

期  号:6

起止页码:612-6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0、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黄土高原的退耕还林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宏伟工程,成功实施该项工程对恢复该区严重恶化了的生态环境和减少黄河下游水患具重大现实意义。当前植树造林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土壤干化。土壤干化导致人工林生长不良,甚至干枯死亡,查明土壤干化原因对在植树造林工作中采取合理对策有重要作用。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显示,陕北黄土高原土壤干化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该区本来降水量较少,近50a来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3个方面。人为原因包括植被破坏,人工林密度过大,在不适于森林发育的地带进行了造林和没有遵循植被演替规律进行了造林4个方面。根据黄土高原已经发生了变化的自然条件,本文建议在陕西延安以南至关中盆地南缘的落叶阔叶林带应采取植被的自然恢复或人工草灌和稀疏的植树相结合的措施恢复森林植被,在延安至长城之间的森林草原带应以人工发展优良草灌为主,配合大间距的植树恢复森林草原植被,在长城以北以种草为主。为提高乔木成活率和确保人工林正常生长,继续采取建造鱼鳞坑等集雨工程措施是很必要的。

关 键 词:黄土高原 人工林 土壤干化 植树造林

分 类 号:S15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