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砂质辫状河隔夹层成因及分布控制因素分析——以苏里格气田盒8段为例  ( EI收录)  

Genesis and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interlayers in sandy braided river:Case study of He8 section in Sulige Gasfiel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罗超[1] 郭建林[2] 李易隆[2] 冀光[2] 窦丽玮[3] 尹楠鑫[1] 陈岑[1]

Luo Chao;Guo Jian-lin;Li Yi-long;Ji Guang;Dou Li-wei;Yin Nan-xin;Chen Ce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Chongqing401331,China;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100083,China;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7,China)

机构地区:[1]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3]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47

出  处:《天然气地球科学》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15);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cstc2019jcyj-msxmX0725);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KJ1713346);重庆科技学院校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ck2017zkyb002)联合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30

期  号:9

起止页码:1272-128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PA、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厘清砂质辫状河隔夹层成因、掌握其分布控制因素对该类储层的开发大有裨益。以苏里格气田盒8段砂质辫状河储层为例,综合现代沉积、露头、岩心及测井等动静态资料,分析隔夹层成因特征,建立各类隔夹层测井识别模板,采用密井网多井联动、平面剖面结合的分析思路,构建各类隔夹层的三维地质模型,明确了基准面旋回、构型界面及砂体叠置样式等对隔夹层分布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泛滥平原、坝间泥、废弃河道、落淤层以及冲沟是构成盒8段辫状河隔夹层的主要类型。泛滥平原规模较大、分布连续,宽度为100~1 000m;单一坝间泥长宽比规律不强,宽度一般在300m以内;废弃河道样式由河道废弃方式决定,宽度为40~330m;落淤层分布受增生体大小以及落淤层发育位置决定,宽度为10~190m;冲沟分布分散,宽度一般小于100m。其中,基准面旋回升降控制隔层厚度,构型界面决定夹层分布位置及倾向倾角,砂质辫状河砂体叠置样式约束各类隔夹层比例及大小。

关 键 词:砂质辫状河  隔夹层成因  三维模型 控制因素  苏里格气田

分 类 号:P618.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