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裂缝封堵失稳微观机理及致密承压封堵实验  ( EI收录)  

Microcosmic mechanism of fracture-plugging instability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pressure bearing and tight plugg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邱正松[1] 暴丹[1] 刘均一[2] 陈家旭[1] 钟汉毅[1] 赵欣[1] 陈晓华[3]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 [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

出  处:《石油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U156210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32-004-005,2017ZX05005-005-006,2016ZX0504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M612344)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39

期  号:5

起止页码:587-59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裂缝性地层堵漏过程中,桥接堵漏材料形成的封堵层受力学因素影响易发生失稳破坏,导致封堵层承压能力较低,产生重复性漏失。基于裂缝封堵层微观结构受力分析,探讨了挤压破碎失稳、摩擦滑动失稳、剪切错位失稳、渗透漏失失稳等4种封堵失稳破坏形式,提出了粒度降级率、表面摩擦系数、剪切强度、堆积孔隙比等评价封堵失稳的特征参数;给出了裂缝致密承压封堵物理模型,即通过合理的堵漏材料类型和粒径级配优化控制,有利于在裂缝入口端附近形成致密承压封堵层。研制了长裂缝封堵模拟实验装置,开展了致密承压封堵模拟实验研究。实验表明,不同类型堵漏材料优化协同作用,可增大封堵层抗压强度、表面摩擦系数和抗剪切强度,形成紧密堆积结构,易在裂缝入口端附近形成致密承压封堵层,提高裂缝封堵突破压力,预防井漏。

关 键 词:裂缝性井漏  封堵失稳  致密承压封堵  堵漏材料特征评价  堵漏模拟实验方法  

分 类 号:TE2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