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动态分析    

Dynamic analysi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changes in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洁[1,2] 谢高地[1,2] 肖玉[1,2] 李娜[3] 江源[4] 陈文辉[5,6]

XU Jie;XIE Gaodi;XIAO Yu;LI Na;JIANG Yuan;CHEN Wenhui(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China Aerospace Science&Industry Academ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Beijing100070,China;Facul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Lin'an311300,China;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ry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Lin'an311300,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 [3]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70 [4]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 [5]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临安311300 [6]浙江省林业智能监测与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临安31130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3XDA20020402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3403,2016YFC0503706);农业农村部软科学研究(2018084)

年  份:2019

卷  号:39

期  号:9

起止页码:3039-30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区域。基于国家重点/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对比分析,结合土地覆被变化,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执行之前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形成全面的认识。结果表明:国家重点/非重点生态功能区土地覆被类型均以生态用地为主,2000—2010年生态用地占比下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年生态用地占比均高于非重点生态功能区,且土地覆被类型转换程度相对于非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小。重点/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植被覆盖度、生物量密度、NPP均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水土保持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植被覆盖度最高,生物多样性维护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平均生物量密度、平均NPP最高,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物量总量、NPP总量最高,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由于多位于西北内陆,整体上植被覆盖度最低,生物量密度和生物量总量、平均NPP和NPP总量也最低。总的来说,2000—2010年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质量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幅度不及非重点生态功能区。表明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与转移支付,进一步改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提升全国整体生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物量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服务功能

分 类 号:X3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