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Nutrients and Enzyme Activity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Use in Wetland of Sanjiang Pla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振芬[1]

WANG Zhenfen(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Suihua University,Suihua,Heilongjiang152061,China)

机构地区:[1]绥化学院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出  处:《水土保持研究》

基  金: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2016-KYYWF-0932);绥化市科技计划项目"黑龙江流域水环境时空演变规律研究"(SHKJ2016-039);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236042)

年  份:2019

卷  号:26

期  号:2

起止页码:43-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_E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湿地草甸、旱田系统、退耕成草、退耕成林)对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利用方式不同,土壤酶活性(转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差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速效磷、碱解氮、微生物量碳和氮均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依次表现为湿地草甸>退耕草地>退耕林地>旱田系统,也即由湿地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逐渐降低,其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湿地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全磷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与湿地草甸相比,土壤蔗糖酶、脱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其活性分别降低了32.69%,36.71%,50.00%,44.28%,由旱田系统恢复为湿地草甸系统后,土壤各种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其中土壤蔗糖酶、脱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旱田系统增加了26.68%,31.51%,48.19%,43.84%;表明由湿地草甸开垦为耕地和由耕地恢复为湿地草甸和林地,发生着两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前者为微生物降解过程,而后者则为微生物累积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SOC,TN和SMBC对土壤蔗糖酶、脱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贡献为正,对土壤酶活性起到主导作用。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土壤酶活性最主要的因子为SOC,TN和SMBC。

关 键 词:三江平原 湿地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分 类 号:S158] S15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