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新型异戊酰螺旋霉素Ⅰ产生菌    

Construction of a new isovalerylspiramycin Ⅰ producing strain by CRISPR-Cas9 syste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晓婷[1] 张妍[2] 戴剑漉[1] 王以光[1] 赫卫清[1]

Xiaoting Zhang;Yan Zhang;Jianlu Dai;Yiguang Wang;Weiqing He(NHC Key Laboratory of Biotechnology of Antibiotics,Institute of Medicinal Bio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0,China;Shenyang Tonglian Group Co.,LTD.,Shenyang 110042,Liaoning,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卫健委抗生素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0 [2]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42

出  处:《生物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4ZX09201003-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773617);医科院创新工程项目(No.2017-I2M-1-012)~~

年  份:2019

卷  号:35

期  号:3

起止页码:472-48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异戊酰螺旋霉素(Isovalerylspiramycin,ISP)Ⅰ是必特螺旋霉素(Bitespiramycin,BT)的一种主组分,其抗菌活性与BT相似,而且作为单一组分在质控和剂型上更具优势,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原有的 ISPⅠ工程菌株经过3次基因改造,已经具有2种抗性基因,很难再进行遗传操作。前期研究利用经典同源重组的方法无法构建无抗性的ISPⅠ产生菌,文中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螺旋霉素(Spiramycin,SP)产生菌中成功将3位酰基化酶的基因bsm4替换为组成型强启动子ermEp~*控制下的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Isovaleryltansferase gene,ist)。删除bsm4后突变株只能产生SPⅠ组分,外源基因ist的表达产物催化SPⅠ在其4″位进行异戊酰化修饰形成ISPⅠ。经过HPLC和质谱鉴定,阳性菌株ΔEI的发酵产物中只有ISPⅠ一种ISP组分,证实新的ISPⅠ工程菌株构建成功。ΔEI菌株不带有抗性基因,可重复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操作来获得新的改良菌株。

关 键 词:异戊酰螺旋霉素Ⅰ  酰基转移酶基因  CRISPR-Cas9系统  

分 类 号:Q7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