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扬子鳄饲养种群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序列多态性    

D-loop Sequence Varia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Captive Chinese Alligato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义权[1] 朱伟铨[2] 王朝林[3]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361005 [2]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资源研究所,南京210097 [3]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宣州242034

出  处:《Acta Genetica Sinica》

基  金: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GG -180 - 2 10 0 2 40 3 -1740 );江苏省"333工程"人才培养基金资助~~

年  份:2003

卷  号:30

期  号:5

起止页码:425-43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0、BIOSISPREVIEWS、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EMBASE、IC、JST、PUBMED、SCI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 ,至 2 0 0 0年 ,野生扬子鳄的个体数已不足 15 0条 ,作为保护这一物种的措施之一 ,先后于 80年代初建起了 2个养殖场 ,现人工繁殖的扬子鳄总数已达 90 0 0余条。为揭示扬子鳄种群遗传多样性 ,从两个饲养种群中采集了 42个个体的样品 ,其中宣州样品 33个 (XZSP) ,长兴样品 9个(CXSP) ,用PCR方法扩增mtDNA控制区 ,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用ABI 310全自动遗传分析仪荧光标记测序 ,得到其中 39个个体的mtDNA控制区 5′端 46 2bp的序列。经比对发现 ,39个个体间的 5′端mtDNA控制区没有任何变异位点 ,共享一种单元型 ,提示扬子鳄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非常贫乏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近 5 0年来 ,扬子鳄种群衰退和数量迅速减少导致的遗传多样性丢失 ,其次是人工繁殖的群体同时受到始创者数量较少产生的瓶颈效应影响。针对扬子鳄遗传多样性的现状 ,作者最后就这一濒危动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对策提出 3点建议。

关 键 词:扬子鳄 DNA序列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分 类 号:Q9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