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生计方式转型与传统文化适应:基于个人建构理论视角    

Traditional Cultural Adaptation of Residents in an Ethnic Tourism Community:Based on Personal Construction Theo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相军[1] 孙九霞[2]

LIU Xiangjun;SUN Jiuxia(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 China;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China)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旅游学刊》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知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过程与机理"(4177116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知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17YJCZH111)共同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34

期  号:2

起止页码:16-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近年来,旅游与生计方式的话题受到学者关注,但较少从"人"的角度关注旅游社区的生计方式转型。文章结合个人建构和文化适应理论视角,运用积贮网格分析方法,以雨崩藏族村寨为案例地,构建了"宗教信仰-传统规则-日常生活"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究民族旅游社区居民在生计方式转型中的传统文化适应。研究发现:(1)相比现代旅游业,传统农牧业生计方式与神山信仰亲和度高,本地人内心更加安定。(2)传统规则在传统农牧业生计方式下对社区治理成效显著,但在旅游治理中失灵,当地人为此焦虑但却无能为力。(3)旅游社区日常生活失去了农牧业时期的节律性,闲暇时间被挤压。这一系列文化不适与族群"文化恢复力"的强弱和旅游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文章最后还探讨引入"文化资本"以完善旅游可持续生计框架。

关 键 词:生计方式转型  传统文化适应  个人建构理论  积贮网格分析  民族旅游社区  

分 类 号:F592[旅游管理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