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错畸形正畸后上切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
A clinical study on the root resorption of the maxillary incisor teeth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Class Ⅰ and Class Ⅱ malocclus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SONG Wei-jun;ZHENG Lin-lin;LI Han;BIE Miao-miao;GENG Hai-xia(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Weifang 261053,China;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Affilit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Jining 272000,China.)
机构地区:[1]潍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山东潍坊261053 [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山东济宁272000
年 份:2019
卷 号:35
期 号:3
起止页码:166-1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类型错畸形正畸治疗后上切牙牙根吸收的发生情况和牙齿移动方式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2017年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完成直丝弓固定矫治的109例患者,其中安氏Ⅰ类76例,Ⅱ类33例。测量正畸治疗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和记存模型,计算牙根吸收等级和牙根吸收长度;测量头颅侧位片上中切牙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根尖位移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组和安氏Ⅱ类组治疗后牙根吸收等级均增加,主要为1、2级轻度吸收,其中安氏Ⅱ类组3、4级牙根吸收等级增加明显大于安氏Ⅰ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安氏Ⅰ类组治疗后上中切牙牙根平均吸收量为(1. 75±0. 81) mm,侧切牙为(1. 60±0. 67)mm;安氏Ⅱ类组上中切牙牙根吸收量为(2. 44±0. 89) mm,侧切牙为(2. 23±1. 00) m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时间、切端压低量和根尖压低量显著影响上切牙牙根吸收。结论:各类错畸形正畸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Ⅱ类错更易发生重度牙根吸收;牙齿的压低显著影响上切牙的牙根吸收量。
关 键 词: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上切牙 牙根吸收
分 类 号:R783.5[口腔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