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刘凤翥:《遍访契丹文字话拓碑》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屈纯[1]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出  处:《华西语文学刊》

年  份:2010

期  号:1

起止页码:260-263+31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辑刊

摘  要:(北京:华艺出版社,2005年版)契丹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辽朝,它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融合。同时,它在世界历史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扬,国外有些民族语言比如在俄语中,至今仍然把中国称作Kитай(Kitay),就是来自契丹。在文化上,契丹人依照汉字形体创造了两种类型不同的文字: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契丹文字使用了好几百年,但因通读不易,没能深入民间,加之终辽一代书禁极为苛严,随着辽朝的灭亡和契丹民族的解体,契丹文字也逐渐被遗忘和失传,但在失传数百年之后突然于20世纪陆续出土。'出土之初无人能识,至今犹破译甚微,解读这种死文字,号称绝学'(刘凤翥2005)。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刘凤翥研究员是研究此绝学的第一人,他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数十年之勤,历经千辛万苦寻访、传拓碑刻,终于使这一死文字部分复活,成为我国民族古文字学中绚丽的奇葩(孔德骐2006)。

关 键 词:契丹  氏族社会 文字 民族 死文字  绝学 研究员

分 类 号:H21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