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丹参与南丹参的红外光谱研究    

Identific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from Different Origin,Different Parts and Salvia bowleyana Dunn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元媛[1] 李欢欢[1] 刘梅[1] 陈龙梗[1] 于凡[1] 陈卫东[1] 程旺兴[1] 王国凯[1]

Wang Yuanyuan;Li Huanhuan;Liu Mei;Chen Longgeng;Yu Fan;Chen Weidong;Cheng Wangxing;Wang Guokai(School of Pharmacy and Anhu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Anhui 230012,China)

机构地区:[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12

出  处:《化学世界》

基  金: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No.KJ2018A0300);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No.1704a0802145)资助项目

年  份:2019

卷  号:60

期  号:3

起止页码:142-1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CSCD、CSCD_E2019_2020、JST、RSC、普通刊

摘  要:以丹参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对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丹参药材进行区分。结果表明,丹参的红外光谱图中主要吸收峰在3 271、2 929、1 607、1 510、1 397、1 260、1 143、1 026、872cm^(-1)附近,不同产地丹参的吸收峰基本相似,但吸收峰的位置及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同一产地丹参的不同部位红外光谱及其特征吸收峰有差异,在1 800~800cm^(-1)范围,须根的吸收峰强度>根头部>主根,推测须根中丹参酮类、丹酚酸类及糖类含量较根头部和主根中高。同时研究了丹参与其伪品南丹参,在1 607与1 026cm^(-1)附近,丹参吸收峰强度均明显高于南丹参,说明丹参中丹酚酸类和糖类的含量较南丹参高。对不同产地丹参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有效成分的分布与丹参的生态和产地呈一定的相关性,样品聚为两大类。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在丹参的鉴别中,不仅可以提供丹参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对不同产地的丹参进行分类鉴别。

关 键 词:傅里叶红外光谱法  二阶导数光谱 聚类分析 丹参 鉴别  

分 类 号:O657.33] R284.1[化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