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北京地区冬夏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 EI收录)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for Persistent Haze Cases in Summer and Winter in Beij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廖晓农[1,2] 张小玲[1,2] 王迎春[3] 刘伟东[3] 杜佳[4] 赵玲慧[4]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 [2]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北京100089 [3]北京市气象局,北京100089 [4]北京市气象台,北京100089

出  处:《环境科学》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C16B04);北京市科委绿色通道项目(Z131100005613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5111);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GYHY200806027)

年  份:2014

卷  号:35

期  号:6

起止页码:2031-204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3_2014、EI、EM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在北京地区,除冬季供暖期外盛夏也是雾-霾天气的高发季节,与我国南方不同.使用微波辐射仪、风廓线和常规气象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大气成分观测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冬、夏季持续6 d的2个雾-霾过程形成和维持机制的异同.冬季雾-霾过程出现在高空西北气流、低层多短波活动的背景下,其形成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是边界层内始终有逆温层、地面弱风场、底层湿度逐渐增大.逆温层昼高夜低、湿度昼小夜大是影响PM2.5质量浓度和能见度日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在雾-霾天气持续期间地面弱风场能够维持主要源于冷空气势力弱、常不能影响到地面.此外,入夜后地面迅速辐射降温、边界层上层有暖平流以及空气过山后下沉增温在逆温层的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然而,对于夏季持续性雾-霾天气,气溶胶区域输送、环境大气保持对流性稳定、空气的高饱和度是其发生的重要条件.在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下对流层低层盛行偏南风,北京的PM2.5质量浓度随着偏南风风速增大升高.对流层底层系统性偏南风与北京附近的山谷风共同构成了从北京以南气溶胶累积地向北输送的机制.夏季雾-霾过程低层没有逆温,但是北京上空一直维持超过200 J·kG-1的对流抑制能量,它同样限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夏季自由对流高度也存在昼夜变化,其对PM2.5浓度和能见度的作用与逆温层高度升降相同.因此,冬、夏个例分别代表了2种不同类型的持续性雾-霾过程,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环流型.

关 键 词:北京  不同季节  持续性雾-霾  气象条件 大气环流型  差异分析  

分 类 号:X513] X1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