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的生物机制    

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stress-related mental disorde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史栋栋[1] 王立平[2] 李晓明[3] 胡霁[4] 秦绍正[5] 赵敏[1] 段树民[6] 王以政[7] 王振[1]

SHI DongDong;WANG LiPing;LI Xiao-Ming;HU Ji;QIN ShaoZheng;ZHAO Min;DUAN ShuMin;WANG YiZheng;WANG Zhen(Shanghai Mental Healh Center,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30,China;The Brain Cognition and Brain Disease Institute,Shenzhen Institute ofAdvanced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zhen 518055,China;Deparment of Neurologyof Second Afiliated Hospital and Schoolof Brain Science and Brain Medicine,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of Medicine,Hangzhou 310063,China;Laboratory of Stress Neurobiology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Tech University,Shanghai 201210,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Learning&IDG/Me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Be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China.;School of Brain Science and Brain Medicine,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angzhou 310063,China;Institute for Translational Brain Research,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 [2]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圳518055 [3]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科中心,杭州310063 [4]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1210 [5]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 [6]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杭州310063 [7]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上海200032

出  处:《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年  份:2025

卷  号:55

期  号:7

起止页码:1361-13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核心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革新性发展,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然而,应激相关精神疾病高度复杂的病理过程及个体异质性特征,仍是当前亟需深入探索的科学前沿问题.本文首先从模式动物的选择与构建及评估方法入手,阐述了基于应激源和生物学机制两方面构建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脑与外周系统之间的双向调节机制,这种互作主要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脑”轴等多途径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基于个体差异的应激易感性、心理韧性和性别差异的机制研究,为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反转化研究利用已有药物的再研究和大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使得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研究更加高效.综上,脑体互作及个体差异的机制研究,结合反转化研究范式,为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的生物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机遇.

关 键 词:应激 精神疾病 脑体互作  应激易感性  心理韧性 性别差异

分 类 号:R74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