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滇山茶品种的花部表型特征分析与分类探讨    

Flower Phenotype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Camellia reticulata Culti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晓丹[1] 郑伟[1] 张乐[1] 李玉琦[1] 王艳青[1] 王仲朗[2] 陈龙清[3]

XU Xiaodan;ZHENG Wei;ZHANG Le;LI Yuqi;WANG Yanqing;WANG Zhonglang;CHEN Longqing(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504,China;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unming 650201,China;Facul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Horticulture,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机构地区:[1]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昆明650504 [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1 [3]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昆明650224

出  处:《园艺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691,31660228)。

年  份:2025

卷  号:52

期  号:6

起止页码:1530-15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核心刊

摘  要:为了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品种分类方法,本文对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的主栽品种进行花部形态的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形态指标中,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H)较高的为雄蕊形态(筒状、束状或瓣化)、雄蕊数、花瓣颜色和花瓣数。雄蕊数与花瓣数呈显著负相关,而雄蕊形态赋值则与花瓣数显著正相关。第一主成分是以雄蕊形态为代表的综合性状(贡献率46.88%),第二主成分为花色(贡献率27.55%),第三主成分为花瓣长宽比(贡献率25.57%)。100个品种被聚为3类:第Ⅰ类有26个品种,其雄蕊基部连合成筒状;第Ⅱ类49个,其雄蕊基部分离成束状;第Ⅲ类25个,雄蕊全部瓣化,或少而不成束。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拟定了基于雄蕊形态的滇山茶品种分类新方法:筒蕊滇山茶品种群、束蕊滇山茶品种群和瓣蕊滇山茶品种群。三个品种群除观赏之外,筒蕊品种群还是优良的油用种质。

关 键 词:滇山茶  花部性状  品种分类  品种群 聚类分析

分 类 号:S685.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