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之路:1977—2012年(上)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1977-2012(Part 1)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纪阳[1] 郭沛[2] 郜晖[3] 赵国安[2]

JI Yang;GUO Pei;GAO Hui;ZHAO Guoan(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School of Network Educ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School ofMarxism,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研究所 [3]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科教发展研究》

年  份:2024

期  号:3

起止页码:56-8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整顿、恢复和发展。文章从国家高等教育相关政策分析切入,依次回顾了我国1977年至2012年间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历程,围绕产业需求和政策导向,着重阐述了我国在工科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专业规模、层次结构及其变化,高校在工科专业、学科的发展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也关注了典型高校的实践等。文章分为上下篇,上篇时间范围从1977年至1997年,以1985年为界将之分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恢复期(1977—1984)与改革发展期(1985—1997)。在恢复期,工科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和层次、规格、学制等得到初步调整,工科院校数量和工科学生人数显著增加,科类结构逐步优化,重工业与新兴工科专业的比例调整明显,为后续培养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改革发展期,国家进一步深化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开展了大规模的专业调整与专业学位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更为紧密,并实施了工程教育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改革、调整与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篇的时间范围从1998年至2012年,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跨越发展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专业结构趋向合理,教师队伍规模相对稳定;开展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并逐步推进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高等工程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奠定了大国工程教育基础。整体来看,通过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的实施,我国工科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工科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为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 键 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 工程教育史  专业结构调整  工科人才培养

分 类 号:TB-4] G64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