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时间目标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中的临床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ime target management i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姜博[1,2] 周娟[3]

JIANG Bo;ZHOU Juan(Department of Medical Services,Tianjin Third Central Hospital Branch,Tianjin 300250,China;Tianjin Institute of Geriatrics,Tianjin 300250,China;Department of Medical Services,Tianjin Third Central Hospital,Tianjin 300171,China)

机构地区:[1]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医务科,天津300250 [2]天津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天津300250 [3]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医务处,天津300170

出  处:《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年  份:2025

卷  号:31

期  号:1

起止页码:67-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时间目标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8例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取时间目标管理流程。比较两组项目完成合格例数、各环节诊疗消耗时间、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院前准备、CT准备及溶栓准备完成合格例数及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χ^(2)=0.057、22.409、19.753,均P<0.01);观察组入院至急诊接诊时间(DTP)、入院至CT报告时间(DTI)、入院至实验室诊断报告时间(DTL)、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NT)均短于对照组(t=22.944、13.218、30.415、56.576,均P<0.01)。接受静脉溶栓治疗7、30 d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453,P=0.038;Z=-2.957,P=0.003);90 d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Z=-6.557,P<0.01)。静脉溶栓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出血2(2.02%)例,低于对照组9(9.09)%例(χ^(2)=4.717,P=0.030)。观察组发生脑疝2(2.02%)例,90 d死亡1例(1.01%);而对照组发生脑疝6(6.06%)例,死亡4(4.0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时间目标管理能够缩短静脉溶栓各环节时间、提高项目完成合格例数、改善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和治疗效果。

关 键 词:时间目标管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临床应用  

分 类 号:R7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