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6株核桃腐烂病菌的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x Walnut Canker Pathoge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靳启明[1] 闫成才[1] 王庆朋[1] 王喆[1] 苟长青[1] 王兰[1] 冯宏祖[1] 郝海婷[1]

Jin Qiming;Yan Chengcai;Wang Qingpeng;Wang Zhe;Gou Changqing;Wang Lan;Feng Hongzu;Hao Haiting(Tarim University/Alar Crop Harmful Organism Scientific Observation Experiment Station,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Key Laboratory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for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Pest Management in Southern Xinjiang,Alar 843300,China)

机构地区:[1]塔里木大学/农业部阿拉尔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南疆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843300

出  处:《山东农业科学》

基  金:新疆联合基金项目“新疆香梨、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U1903206);塔里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TDB⁃SCX202105);南疆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支撑项目“库尔勒香梨高效无菌授粉技术研究与示范”(2020DB006)。

年  份:2024

卷  号:56

期  号:12

起止页码:98-10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核心刊

摘  要:为探究核桃腐烂病菌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6株菌落形态有差异的核桃腐烂病菌进行多基因联合鉴定,并进一步探究其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系统进化树显示,44-9-2B与Cytospora melnikii聚为一支,且自举支持率为100%;菌株44-1-2C、51-1-3C与C.chrsosperma聚为一支;菌株49-2-1A、49-9-4D、53-1-3F与Valsa sordida聚为一支。致病性检测表明,44-9-2B致病性最强,也最先产生分生孢子角,其次为菌株44-1-2C和51-1-3C,最后是菌株53-1-3F。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6株致病菌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8℃,最适pH值为6,光照对6株致病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各致病菌的最适氮、碳源不同。该研究结果可为核桃树腐烂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核桃腐烂病 分子鉴定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分 类 号:S436.6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