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粒径成熟好氧颗粒污泥EPS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of Mature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定昌[1] 王琦[2] 高景峰[1] 高永青[2] 张帅[2]

机构地区:[1]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124 [2]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124

出  处:《中国给水排水》

基  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103-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801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2010)

年  份:2018

卷  号:34

期  号:7

起止页码:26-3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7_2018、GEOBASE、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研究不同粒径成熟好氧颗粒污泥(AGS)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分布及物理化学特性,探究AGS的最优培养粒径,采用超声结合加热法提取了SBR中8种不同粒径成熟AGS的EPS,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结合化学法对其主要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3D-EEM分析结果显示,随着AGS粒径的不断增大,AGS中蛋白质类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蛋白质类物质在大粒径(d>1.25 mm)AGS内分布较多,蛋白质类物质有助于污泥的颗粒化。腐殖酸类物质的荧光强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弱,意味着腐殖酸类物质在小粒径AGS中分布较多,表明其可能对AGS的形成影响不大。在AGS的培养过程中,并非粒径越大越好。研究中,不同粒径AGS的蛋白质/多糖在1.6~2.0 mm范围内达到最大,且在此范围内AGS的SVI30值最低,因此可以认为1.6~2.0 mm是AGS的最优粒径。

关 键 词:好氧颗粒污泥 粒径  EPS 超声加热法  3D-EEM  

分 类 号:X70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