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地理种源大别山山核桃坚果表型性状和脂肪酸组分分析    

Variability of phenotypic character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endemic hickory nuts(Carya dabieshanensi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rovenanc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夏国华[1] 朱先富[2] 俞春莲[3] 代英超[1] 王正加[1] 黄坚钦[1] 刘力[3]

机构地区:[1]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2]金寨县大别山山核桃专业合作社,安徽金寨237341 [3]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出  处:《果树学报》

基  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11R50030、2009R50033);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2C12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22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102605);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2012GA700001)

年  份:2014

卷  号:31

期  号:3

起止页码:370-37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CD、CSCD_E2013_2014、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明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源的遗传变异。【方法】以9个地理种源的大别山山核桃为试材,对果实和坚果的11个表型性状和种仁脂肪酸组分及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种源间11个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3.23%~32.68%,其中果实鲜质量变异最大,鲜出子率次之,果径、出仁率、果形指数和果长相对稳定(CV<10%)。对11个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性状间有18对达到显著性相关。种源间种仁脂肪总含量62.38%~67.18%,变异系数极小(CV=2.50%),但7种脂肪酸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0.99%~93.09%,且变异系数较小(CV=4.74%)。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棕榈酸第三,存在'高油酸、高亚油酸、低棕榈酸'的优异种源。【结论】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源坚果表型性状和脂肪酸组分遗传变异丰富,良种选育潜力大。

关 键 词:大别山山核桃 地理种源 表型性状 脂肪酸组分

分 类 号:S66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