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IPO首日限价政策能否抑制投资者“炒新”?
Whether the Rules of Limiting IPO First Day Bidding Price Restrict Investors' Specul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ei Zhihua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2]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 [3]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2165;71790601;71672157;71372072);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5YJA630093;18YJA63000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01339);厦门大学2018年度"校长基金.年度项目"(20720181090)的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35
期 号:1
起止页码:192-2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JST、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遏制新股炒作,沪深交易所于2013年底出台了相关规定将新股上市首日申报价格限制为不超过新股发行价的144%(本文将其界定为"IPO首日限价政策")。本文以2009~2015年1194家中国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IPO首日限价政策对投资者"炒新"的影响。研究发现:IPO首日限价政策加剧了新股上市初期的炒作,它使新股表现出显著更高的实际首日收益率、连续涨停次数以及实际换手率;IPO首日限价政策也助推了次新股炒作,它显著增加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波动率、换手率以及股票定价,导致次新股股价长期居高不下,进而削弱了新股实际首日收益率与未来市场表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拓展性研究还发现,在IPO首日限价政策实施后,具有炒作概念的新股其炒作现象反而更严重;2014年推出的IPO发行定价管制与IPO首日限价政策产生了政策叠加效应,强化了后者的负面影响;此外,IPO首日限价政策还显著增加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同步性。综合来看,IPO首日限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事与愿违,它不仅未能抑制新股炒作,反而对投资者"炒新"产生了"刺激效应",不利于新股价格发现,并降低了股票市场定价效率。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IPO以及交易监管制度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在实践上则为完善IPO监管制度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 键 词:IPO首日限价政策 投资者“炒新” IPO次新股 IPO发行定价管制
分 类 号:F832.51[金融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