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湖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优势及现实意义——以鄂西北地区为例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SUPERIORIT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POOR AREA OF HUBEI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辛建荣[1] 庄小丽[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湖北武汉430074

出  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基  金:湖北省旅游局旅游规划项目.

年  份:2002

卷  号:11

期  号:6

起止页码:506-5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0、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CSSCI、CSSCI2000_2002、JST、NSSD、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以鄂西北地区的襄樊市、十堰市和神农架林区为例,分析了该区的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旅游资源特征,旅游环境现状及其开发优势;阐述了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规划对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和扶贫旅游的现实意义。本区的多数县市处于山地环境,地形崎岖,交通受到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扶贫任务依然艰巨。本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些资源的品位也很高,可以总括为"531优势":即人文旅游资源的五大文化特点———楚国发祥地(楚文化)、三国之源(三国文化)、流放文化、道教文化、郧阳猿人(古人类文化),形成明显的锁定效应;自然旅游资源的三大品牌———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神农架,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声誉的郧县恐龙蛋化石基地,正在规划的武当山国家级地质公园;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隆中风景名胜区"。其资源环境优势在于,自然生态优美、环境污染轻、空气质量好、气候适宜、土特产品丰富。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并按照"PPT"战略实施扶贫计划,将有力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关 键 词:湖北  贫困地区 旅游开发 鄂西北地区  

分 类 号:F592.3[旅游管理类] F5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