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20例临床及免疫血清学特征分析    

Clinical and immunoserological features of 20 cases of 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媛[1,3] 李锁[1] 李志量[2] 荆可[2] 孙超[1] 梁桂熔[1] 张寒梅[1] 冯素英[1]

Wang Yuan;Li Suo;Li Zhiliang;Jing Ke;Sun Chao;Liang Guirong;Zhang Hanmei;Feng Suying(Department of Venereology,Hospital of Dermatology,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Nanjing 210042,China;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Hospital of Dermatology,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Nanjing 210042,China;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 650101,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性病科,南京210042 [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内科,南京210042 [3]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昆明650101

出  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基  金: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医学科研项目(ZD2021035);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专项项目(2023-I2M-C&T-B-112)。

年  份:2024

卷  号:57

期  号:10

起止页码:904-9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AB、CAS、CSCD、CSCD2023_2024、EMBASE、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总结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临床和免疫血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确诊为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免疫血清学特征。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男7例、女13例,年龄(41.85±18.43)岁。10例呈经典型,8例呈炎症型,2例呈混合型改变。19例出现黏膜受累,4例指(趾)甲受累,9例形成瘢痕,13例留有粟丘疹。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检查:19例IgG真皮侧阳性。Ⅶ型胶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9例阳性,诊断敏感性为95%;免疫印迹实验:16例在相对分子质量290000处有条带,诊断敏感性为80%,3例存在多种抗基底膜带抗原的自身抗体。15例患者接受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联合免疫抑制剂,13例使用抗炎药,最常用的为氨苯砜,其次为秋水仙碱;5例接受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2例炎症型对氨苯砜及秋水仙碱治疗敏感,3例失访。随访17例,平均随访时间26.21个月,其中1例达到完全缓解停药,2例达到最小量治疗保持完全缓解,14例病情减轻,但未达到完全缓解。结论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治疗相对困难,常需使用氨苯砜及秋水仙碱等抗炎药,免疫血清学方法在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 键 词: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  皮肤表现 盐裂皮肤  间接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 治疗  

分 类 号:R758.6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