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CHENG Huiju;ZHANG Jue;LIUXinyun;FAN Lingling;XUE Wei;TANG Lei;FAN Judi(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Chemical Drug R&D,College of Pharmacy,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4,China;Key Laboratory of Green Pesticide and Agricultural Bioengineering,Ministry of Education,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机构地区:[1]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省化学合成药物研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 [2]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
基 金: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资助项目(2023GDGP0101);贵州省黔东南州科技计划项目(黔东南科合基础[2023]20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黔科中引地[2022]4017)。
年 份:2024
卷 号:40
期 号:8
起止页码:168-17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AB、CAS、RCCSE、UPD、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明确皱叶荚蒾(Viburnum rhytidophyllum Hemsl.)果实的抗氧化活性部位及其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系统溶剂法以及硅胶、凝胶和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方法对皱叶荚蒾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数据和高分辨质谱进行文献比对。同时采用DPPH法、ABTS法和PTIO法对其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发现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最优,正丁醇部位次之,而石油醚部位最弱。从乙酸乙酯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咖啡酸乙酯(2)、α-生育酚(3)、massonianoside E(4)、Mellein(5)、4-O-E-coumaroylarbutin(6)、4-O-Z-coumaroylarbutin(7)、6’-O-caffeoylarbutin(8)、儿茶素(9)、表儿茶素(10)。化合物1~8为苯丙素类及其衍生物,9和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8为首次从荚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每个化合物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9和10在ABTS、DPPH、PTIO中的抗氧化活性效果均显著,以Vc为阳性对照。该研究为皱叶荚蒾果实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 键 词:皱叶荚蒾果实 苯丙素类及其衍生物 黄酮类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分 类 号:TS25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