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三因四证”调整免疫炎症状态的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述评    

Aresearch review on characteristics of TCM modulating inflammatory immune stat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based on three causes and four syndrom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冼绍祥[1] 刘思琳[1] 陈梓欣[2] 王陵军[2]

XIAN Shaoxiang;LIU Silin;CHEN Zixin;WANG Lingjun(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医学研究中心,510405

出  处:《环球中医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74389、82174316);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06080015);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SZZYSM202106006);岐黄学者冼绍祥工作室(国中医药人教函〔2021〕203号)。

年  份:2024

卷  号:17

期  号:7

起止页码:1261-12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物质代谢异常和免疫炎症反应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此导致的免疫炎症状态贯穿其病理始终。本文以“病”(心力衰竭)为切入点,结合心脉相关理论,总结气、血、水“三因”病机与免疫炎症状态的相关性。心气、心血、心水异常可出现在心力衰竭的不同阶段,持续的免疫炎症状态贯穿心力衰竭始终。同时,岭南地区常年湿热的气候环境因素及人群气虚、阳虚和湿热体质与免疫炎症状态发生密切相关,“积湿生热”及“湿自热生”的湿热相互转化机制使得岭南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病机以气虚痰浊夹瘀多见。在此基础上,痰、瘀、湿、热等伏匿机体的多种病理产物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累积,久酿而成内生伏毒,由此总结性归纳将痰、瘀、湿、毒“四证”与免疫炎症状态紧密联系。本文用“病—证—治”关联视角探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融合治未病思想,从理论到应用,从基础到临床,以期为进一步制定和实施中医药诊疗方案提供理论指导。

关 键 词:免疫炎症状态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三因四证  气血水 痰瘀毒湿  调态  治未病

分 类 号:R259[中西医结合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