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军事权力、大乘佛教与室利佛逝海上贸易模式构建
Military Power,Mahayana Buddhis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ri Vijaya Maritime Trade Patter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ang Yonghui(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印度尼西亚海洋主权的历史考察”(19FSSB018)。
年 份:2024
期 号:4
起止页码:25-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RWSKHX、普通刊
摘 要:7-14世纪,作为印度尼西亚巽他群岛海上强国的室利佛逝,地理位置优越,控制着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联通着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作为第一个势力范围涵盖整个马来半岛的古国,室利佛逝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并将大乘佛教确立为国教,将在印度衰落的佛教又一次在室利佛逝发扬光大,室利佛逝成为世界性的佛教中心。大乘佛教深深地影响着印度尼西亚海岛地区政治、经济和宗教等方面的发展。赛代斯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印度化”。作为东南亚最强大的古国之一,室利佛逝宗教文化和海上贸易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通过加强王权的控制力,以军队为后盾,通过征服领地、扩张商品生产地,建立起强大的海上贸易网络,为控制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的黄金水道提供保障。同时,以大乘佛教作为强化政权的精神动力,大乘佛教成为统治者加强权力的工具,也给统治者带来了变革的动力,并影响着室利佛逝海上贸易模式的构建。从宗教和海上贸易模式来看,室利佛逝是东南亚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特色符号。室利佛逝政权持续了约7个半世纪,在印度尼西亚诸多古国中存在时间之长是罕见的,通过构建东南亚海岛地区霸权和将大乘佛教定为国教,实现其统治的海岛地区的“印度化”。在对外关系上,室利佛逝与印度和中国的唐朝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为研究印度尼西亚古代史上的“印度化”及中国的古代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关 键 词:印度尼西亚 室利佛逝 海上贸易模式 军事权力 大乘佛教
分 类 号:K342.3[历史学类] B948] D734.2] F749[政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