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测算及时空格局    

Measurement and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level in Chinese cit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曾鹏[1] 覃意晗[2] 周联超[2]

ZENG Peng;QIN Yihan;ZHOU Lianchao(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Guangxi Minzu University,Nanning 530006,China;School of Economics,Guangxi Minzu University,Nanning 530006,China)

机构地区:[1]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南宁530006 [2]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南宁530006

出  处:《地理科学进展》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157)。

年  份:2024

卷  号:43

期  号:6

起止页码:1102-11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CD、CSCD2023_2024、CSSCI、CSSCI2023_2024、GEOBASE、JST、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新质生产力是作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先进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理解其内涵与现状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论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实践要求出发,借鉴“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2008—2021年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与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及四大区域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内差异有所缩小;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东北地区较低”的分布格局;不同行政等级、不同人口规模、不同人均GDP水平的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局部空间关系变化不大,稳定热点地区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东部、中部地区的自主创新、人才资源水平高于西部、东北地区,而东部地区的数字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明显优于其他地区。论文通过考察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在时空上的格局演化,可为其优化布局与加快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 键 词:新质生产力水平  WSR系统方法论  中国  城市

分 类 号:F29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