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集体记忆的建构与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记忆之场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and Identy:Memory Field that Solidifies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Chinese N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田泽坤[1] 苗艳丽[2]

TIAN Ze-kun;MIAO Yan-i(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History,Central Party Schoo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91,China;School of Marxism,Kunm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unming 650500,China)

机构地区:[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北京100091 [2]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出  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  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3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2023YB033);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的民主建政研究(1949—1956)”(YB2022011)。

年  份:2024

期  号:4

起止页码:56-6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SCI、CSSCI_E2023_2024、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根植于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之中,其集体记忆的形成经历了由共同命运联结到共同话语感知再到集体记忆建构三级递进的建构路径。集体记忆在形成和维持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不仅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叙述,还将集体的价值观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最终个体获得了归属感和共同的身份并认同集体文化。集体记忆作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之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根基。通过符号唤醒、情境濡化、仪式操演和媒介赋能等方式,集体记忆能够有效地激活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关 键 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文化认同

分 类 号:C956[民族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