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空间治理赋能乡村转型的内在机理及路径选择
The inner mechanism and path selection of rural spatial governance enabling rural transform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TAN Lin;ZHAO Shurong;CHEN Lan(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1731,China;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机构地区:[1]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11731 [2]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610065 [3]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65
基 金: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BS099)。
年 份:2024
卷 号:43
期 号:6
起止页码:1572-15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CD、CSCD2023_2024、CSSCI、CSSCI2023_2024、JST、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空间治理是形塑乡村善治格局的重点内容,也是破解乡村转型难题的重要举措。然而,以乡村转型目标导向为观察视角剖析乡村空间治理概念内涵、赋能机制与路径的研究尚且不足。本文将乡村转型与乡村空间治理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之中,重点揭示乡村空间治理赋能乡村转型的内在机理与实施路径。研究结论包括:①乡村空间治理统合要素治理、规划治理和制度治理等综合性治理行动以构建新型治理机制,通过调整乡村人-地-产等发展要素关系优化乡村地域系统结构和功能形态,促进乡村转型发展。②乡村空间治理与乡村转型在战略目标上的内在一致性为实现二者关联奠定了逻辑基础,乡村转型困境与乡村空间治理多功能效应的协同关系是识别二者关联节点的现实依据,乡村转型差异化目标与乡村空间治理综合性手段的适配性构成二者关联耦合的实践逻辑。③“要素-规划-制度”的综合治理体系在流通机制、调控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共同赋能作用下,实现乡村经济形态转变、三生空间重构和社会空间重组。④“差别化要素管控-综合性规划体系-协同性制度设计”的赋能路径,有利于加快要素耦合协调、优化乡村国土空间格局和形成统合性制度合力,从而助推乡村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空间转型。
关 键 词:乡村空间治理 乡村转型 乡村空间 乡村振兴 乡村善治
分 类 号:D422.6[政治学类] F3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