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 Development and Land Resource Allocation:Historical,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Logic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于昊辰[1] 尹登玉[2]

YU Haochen;YIN Dengyu(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61,China;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

机构地区:[1]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61 [2]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出  处:《中国土地科学》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3YJCZH2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0130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3QD020);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2023RW025)。

年  份:2024

卷  号:38

期  号:5

起止页码:29-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CD、CSCD2023_2024、CSSCI、CSSCI2023_2024、JST、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研究目的: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为新形势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与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其性质作用顺应文明演进日益拓展,土地资源配置与生产力发展存在与时俱进的历史逻辑,并与生产关系变革密切相关。(2)着眼学理基础,土地资源配置可通过高效竞争、有序管制、均衡协同、公平分配和智能决策等途径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可归纳为市场、政府、统筹、共享、涌现5项理论逻辑。(3)立足现实问题,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既具有双向赋能的共促逻辑,也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差别逻辑、动态推演的前瞻逻辑和筑牢底线的安全逻辑。研究结论:土地资源配置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对相互促进的孪生体,二者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会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生转换,未来仍需持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更好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取向。

关 键 词:土地资源配置  新质生产力  人地关系 用地保障  

分 类 号:F30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