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3+1+2”新高考选科行为的分化及其功利化释疑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3+1+2”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ubject Selection Behavior and Its Utilitarian Explan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易林[1] 余秀兰[1] 倪颖[1,2] 高静[1,3]

WU Yilin;YU Xiulan;NI Ying;GAO Jing(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a;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1167,China;Academic Affairs Office,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13,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3 [2]南京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苏南京211167 [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江苏南京210013

出  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高校困难学生社会互动中情感能量的形成机制研究”[BIA230183]。

年  份:2024

卷  号:23

期  号:3

起止页码:76-8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SCI、CSSCI2023_2024、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新高考虽然提出科学选科的制度愿景,但实际却出现了与之有出入的个体选择困境——选科行为的功利化。基于感知空间、构想空间和亲历空间的分层视角,分析33位考生的选科行为发现:“成绩”“出息”不单是学校、家庭的共识,也被考生所感知并影响了他们后续的选科构想和选科行为;在学业竞争大众化的背景下,考生选科构想的差异体现了不同认知、不同成长经历的考生对教育资源的占有与使用的差别;感知与构想共同支配考生的亲历选科行为并导致行为分化。据此,对选科行为及其功利化的认识应从行为学论域转向社会学论域,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庭可通过影响考生的感知与构想引导考生科学选科。

关 键 词:新高考 选科  空间三元辩证法  功利化

分 类 号:G632.474[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