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城乡共同富裕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and Common Prosper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秋菊[1] 王文福[2]

YANG Qiu-ju;WANG Wen-fu(Institute of Marxism,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1,Heilongjiang,China;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Trade,Shijiazhuang 050061,Hebei,China)

机构地区:[1]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2]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出  处:《中国流通经济》

基  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证的唯物史观史学解释力研究”(22BKS070);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话语的阐释路径研究”(20KSB092)。

年  份:2024

卷  号:38

期  号:6

起止页码:115-1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SCI、CSSCI_E2023_2024、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科技性、政策性、靶向性等特点,有助于拓宽金融服务边界,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改变样本范围、更换回归方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城乡共同富裕;随着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呈现J字形特征;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的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现代化水平高的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均构成城乡共同富裕的格兰杰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城乡共同富裕,而且可以带动邻近地区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应大力提升涉农金融服务质效,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为扎实推进城乡共同富裕注入蓬勃动能。

关 键 词:数字普惠金融  新质生产力  城乡共同富裕  科技创新  

分 类 号:F12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