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要素机制与实践路径    

Mechanism and Practice Path of New Qualitative Productive Forces Empowering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健[1,2] 张颖[1,2] 王丹[1,2]

CHEN Jian;ZHANG Ying;WANG Dan(School of Marxism,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1620;School of Marxism,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

机构地区:[1]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1620 [2]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

出  处:《经济纵横》

基  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学理化阐释融入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研究”(编号:2023ZSS02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东华大学“励志计划”资助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研究”(编号:LZB2022003)的成果。

年  份:2024

期  号:4

起止页码:29-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SCI、CSSCI2023_2024、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新质生产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保障。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农村发展呈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绩效高优化及劳动者智能化等特征,实现农村传统生产方式、交易流通方式和融资方式的革新,促进传统农村经济从低技术、高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向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益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当前,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还存在传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滞后、缺乏有效保障机制等障碍性因素。应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生产力三要素跃迁升级,全面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以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关 键 词:新质生产力  乡村全面振兴  生产力三要素  新型生产关系  

分 类 号:F3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