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合肥市O_(3)浓度时空分布及典型污染过程潜在源分析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_(3) concentration and potential source areas of typical pollution processes in Hefei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倩倩[1] 戴睿[1] 邓学良[1] 金晓龙[2] 武强[3] 程志庆[4]

XU Qianqian;DAI Rui;DENG Xueliang;JIN Xiaolong;WU Qiang;CHEGN Zhiqing(Hefei Meteorological Bureau,Hefei 230041;School of History,Culture and Tourism,Fuyang Normal University,Fuyang 236041;Chongqing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Chongqing 401147;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00)

机构地区:[1]安徽省合肥市气象局,合肥230041 [2]阜阳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阜阳236041 [3]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401147 [4]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合肥230000

出  处:《环境科学学报》

基  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No.2208085QD120);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江淮气象联合基金(No.2208085UQ03);安徽省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No.CXB202202);合肥市气象局科研项目(No.HFZL2023001)。

年  份:2024

卷  号:44

期  号:4

起止页码:215-2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AS、CSCD、CSCD2023_2024、GEOBASE、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近年来,合肥市O_(3)污染成为限制空气质量达标率的主要因素,为探究合肥地区O_(3)时空分布及潜在源区,在分析2015—2022年O_(3)时空分布及与气象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及潜在源贡献分析方法(PSCF),对典型O_(3)污染过程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合肥市MDA8-90th呈波动上升-下降-上升趋势,2022年相对于2015年增幅为47.6%,2019年臭氧质量浓度和超标率最高.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07:00浓度最低,15:00—16:00左右达峰值;月变化为“M”型,6月浓度最高,12月最低;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间分布呈西北高、东北低;郊区高、城区低的特点.(2)O_(3)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相关性较复杂;平均气温为20~30℃,日照时数大于等于10 h,相对湿度为60%~70%,风速小于2 m·s^(-1)时,O_(3)超标率最高;在不同气象要素分级组合协同条件下,O_(3)与气温、日照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与风速和湿度的相关性.(3)受台风“海神”外围东北下沉气流影响,合肥出现典型O_(3)污染过程,轨迹聚类表明本地周边西北和东北地区的短距离输送占比较大,占比分别为40.63%和23.97%;PSCF和CWT分析得出除本地影响外,省内的滁州、淮南是O_(3)浓度潜在源高值区.因此,当前合肥地区O_(3)污染防控除了对本地污染源排放进行严格管控外,还要对周边地市加强联防联控.

关 键 词:O_(3)  时空分布  气象影响  潜在源区  合肥  

分 类 号:X5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