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距及动态规律    

Measurement,Regional Difference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继飞[1] 万晓榆[2]

Wu Jifei;Wan Xiaoyu(School of Marxism,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China)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510275 [2]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065

出  处:《技术经济》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厌恶,还是欣赏?消费者对人工智能医疗服务采纳的心理机制研究”(7200222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项目“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023qntd35)。

年  份:2024

卷  号:43

期  号:4

起止页码:1-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SCI、CSSCI_E2023_2024、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如何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及时空特征,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涵盖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产业形态和新质生产方式四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含西藏地区港澳台地区)2012—2021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及动态规律。研究发现:2012—2021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多数省份的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生产方式和新质产业形态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东部与东北地区区域间差距最大,3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研究识别了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演变特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

关 键 词: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区域差距  动态规律  

分 类 号:F1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