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Medicinal Parts of Danggui(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志伟[1] 李季文[1] 马新换[2] 杜伟锋[3] 边娜[4] 毕映燕[1]

XU Zhiwei;LI Jiwen;MA Xinhuan;DU Weifeng;BIAN Na;BI Yingyan(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00,Gansu,China;Second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f Gansu,Lanzou 730099,Gansu,China;Research Center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1401,Zhejiang,China;Baiyin Road Street Community Sanitary Service Center,Lanzhou 730030,Gansu,China)

机构地区:[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2]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99 [3]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401 [4]兰州市白银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兰州730030

出  处:《中华中医药学刊》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707001);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ZYBZH-H-ZY-45);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507002);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QNRC2-C12)。

年  份:2024

卷  号:42

期  号:4

起止页码:74-7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AB、CAS、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当归作为“分根梢”理论的代表药材,其以不同药用部位分别入药起源于唐代,形成于金元,兴盛于明清;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总结,逐渐确立了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活血的作用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中含有当归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无机盐等药效部位及阿魏酸、绿原酸、欧前胡素、藁本内酯等药效成分;在当归头、当归身及当归尾等不同药用部位中,上述药效物质基础的种类分布均匀、区别不大,但含量及相关比例差异明显;多数学者认为,含量、比例差异可能是导致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存在较大药理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基础分布情况及相关药理作用的研究,从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基础的种类分布和含量差异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药效物质基础对应的药理作用研究,找寻当归不同药用部位间存在的“成分-效用”关系,以期为历代医家将当归按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分别入药提供更强有力的佐证,同时为当归提出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思路。

关 键 词:当归 当归头  当归身  当归尾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分 类 号:R284.1[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