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SRP模型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in Xin’anjiang River Basin Based on SRP Modell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熙[1] 李建松[1] 刘权毅[1] 张建新[2] 唐心悦[2]

WANG Xi;LI Jian-song;LIU Quan-yi;ZHANG Jian-xin;TANG Xin-yue(Wuhan University,School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Wuhan 430000,P.R.China;Anhui Fourth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Hefei 230031,P.R.China)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2]安徽省第四测绘院,安徽合肥230031

出  处:《水生态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136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033216)。

年  份:2024

卷  号:45

期  号:2

起止页码: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CD、CSCD2023_2024、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开展生态脆弱性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对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反映流域生态环境的13个指标,构建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SRP),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打分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在500 m×500 m的栅格尺度下叠加生态红线的划定,对新安江流域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可为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新安江流域整体生态状况良好,极度脆弱区略高于1%,且与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耦合性较好,呈现由中部核心区向周围逐渐衰减的态势;(2)5年间流域生态敏感性向好发展,生态恢复力略有下降,生态压力度维持在稳定态势,整体生态脆弱性结构稳定,脆弱性强度值虽下降了0.12,但86.6%区域的脆弱性等级未发生变化;(3)县域尺度上,脆弱性变化出现“马太效应”,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屯溪区、徽州区和黟县生态脆弱性上升,而生态环境较好的祁门县、休宁县和黄山区生态脆弱性下降;(4)流域生态红线保护区受人类影响较小,基本无极度脆弱区,但仍需加大水源涵养功能保护区的维护力度。

关 键 词:SRP模型  生态脆弱性 层次分析法 生态修复 新安江流域

分 类 号:X82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