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质生产力的缘起、生成动力与培育机理——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The Origins,Formation and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China's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世泰[1,2] 曹劲松[3,4]

Wang Shitai;Cao Jinsong

机构地区:[1]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2]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基地 [3]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南京210018 [4]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出  处:《南京社会科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资本伦理前沿问题研究”(22BZX08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意识形态在中国形象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23CKS051);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人文社科专项重大培育项目“新征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伦理之纬及实践路径研究”(B220207042)的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24

期  号:3

起止页码:10-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SCI、CSSCI2023_2024、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它描画着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进程中经济治理技术和空间的场景变化。作为一个饱含着中国元素的经济学概念,它的缘起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惯性使然、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性延续、经济结构迭代升级的现实吁求。由此,培育新质生产力要从“四轮”驱动融合的发展动力来认识,即科技进化的内驱力、资本增值的推动力、政策扶持的传导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促成“新质生产力画像”生成,就要从五个方面着力:第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式发展;第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转向高端价值链;第三,促进现代流通业更加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第四,培育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互融共生的数字产业集群;第五,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场景。

关 键 词:新质生产力  生成动力  培育机理  现代化经济体系  

分 类 号:F0-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